摘要:农业机械运用合理使用和管理农业机械的原理及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化作业项目的选择、工艺方案的选定、机具型号的确定及配备、机械的管理和技术维护等。能否在农业生
农业机械运用合理使用和管理农业机械的原理及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化作业项目的选择、工艺方案的选定、机具型号的确定及配备、机械的管理和技术维护等。能否在农业生产中正确运用农业机械,关系到能否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成本,保障作业安全,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机械化作业项目的选择 根据农业企业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农业生产的需要,可优先发展的农业机械化作业项目一般是:能防御或抗拒水、旱、病、虫等自然灾害,实现高产稳产的作业项目;能改善生产条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作业项目;以及能促进全年各季用工量趋向平衡,且投资少,经济效益高,能促进多种经营发展的作业项目。因此,对种植业来说,耕地、种植、排灌、植保、收获、农产品加工、运输等作业应常被列为优先运用机械作业的项目。
机械化工艺方案的选定 根据农业生产条件、耕作栽培制度和农艺技术要求,合理确定每种作物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工艺方案和每项机械化作业的工艺及组织,是农业机械运用的重要内容。机械化工艺方案主要包括分段单项作业或联合作业的选定,作业的时间、次数及技术要求的确定,农业机械作业机组的编制和机组田间行走方法的选择,以及安全作业检查和作业质量检验等。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下列两个方面。
农业机械作业机组 即动力机械与配套作业机具的组合体。应根据生产条件、机具性能和农业技术要求,使动力处于最佳负荷状况,以便充分利用功率,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作业质量和降低作业成本。按作业时一次完成作业项目的种类和数量,可分为单项作业机组、复式作业机组和联合作业机组;按作业时工作幅宽的大小,可分为窄幅机组和宽幅机组;按作业机具与动力机械连接的方式,可分为牵引式农业机械、悬挂式农业机械、半悬挂式农业机械和自走式农业机械等。
衡量农业机械作业机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机组生产率,即机组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业量。其计量单位:田间作业用亩,运输作业用吨·公里,加工作业用千克或吨,提水、推土作业用立方米等计算。为便于统计和对比,可把不同的单位折合成标准亩。机组生产率的高低一般与动力机械功率大小直接有关。机组的配套和使用是否合理,可用单位功率的生产率来衡量,即单位时间内每千瓦平均功率完成的作业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机组生产率能加快作业进度,不误农时,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农机机组生产率的途径有:实行生产责任制,调动机务人员的积极性;选择合适的机具型号,合理配套;做好机组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机组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选择机组正确的运行方法及提高机务人员的操作水平等。
农业机组运行方法 即机组田间作业的运行路线,由作业的工艺特点和机具的结构特点决定。一般有 3种基本方法(见图):直行法,机组顺田区长边行走进行作业,如播种作业采用的梭式行走法(图a);绕行法,机组沿作业区四周运行时进行作业,如谷物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作业时的行走法(图b);斜行法,机组与作业区边线呈一斜角作直线运行时进行作业,如耕地作业时采用的对角耙法(图 c)。根据机组和田块形状的不同,在基本运行方法的基础上还可演变出多样的运行方法:如按往复行程是否毗连而有毗连运行和不毗连运行;按机组地头转变的形状不同而有无环节转弯运行和有环节转弯运行;按作业开始行程的位置则有从作业区边界开始的运行和从作业区中心开始的运行等。评价各种运行方法是否合理的指标有:机组工作行程率(反映作业机组工作时间利用程度的指标,即机组在田间作业时工作行程与总行程之比)、作业质量、地块划分的方便性和机具操纵的方便性等。选择合理的运行方法,有利于保证作业质量,减少空行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配套机组的选择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拖拉机型号,包括拖拉机额定牵引力或发动机额定功率等级、行走机构类型和挂接方式等的选择。由于耕地作业在田间作业中负荷最重,一般根据耕地所需牵引力大小作为选择拖拉机额定牵引力或发动机额定功率等级的依据,并要同作业机械的牵引阻力相适应。在单位幅宽阻力较小的作业机械同拖拉机配套时,可采用多台组合、复式作业或联合作业等形式,以充分利用拖拉机的功率。
#p#分页标题#e#行走机构的类型(履带式、两轮或四轮驱动式)直接影响到拖拉机的附着性能、通过性能和牵引效率,应根据土壤类型、田块大小和作业项目等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采用两轮驱动式,在土壤粘重、含水量较大的地区或坡地,可采用履带式或四轮驱动式。
农业机械配备 农业机械配备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工作量法、能量法、最小费用法和最大利润法等。工作量法是在研究生产单位机械作业量的基础上进行机械配备;能量法是在研究生产单位机械作业能量消耗量的基础上进行机械配备;最小费用法是以生产单位能达到最低机械作业费用为目标,确定机械配备的数量;最大利润法是以生产单位能取得最大利润为目标确定机械配备的数量。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来解决农业机械的配备问题,根据各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条件,选择不同的目标函数(如最小能量消耗、最低费用或最大经济效益等)和约束条件(如作业质量要求、土壤条件、作物条件等)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农业机械配备的最优方案。在此基础上配备必要的油料(燃油和润滑油)的贮、运、净化、添加设备和维修设备等。
农业机械管理 良好的管理对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制订和执行下列计划和制度:①机务工作计划。包括机械作业计划、保养修理计划、零配件材料供应计划、油料消耗计划等。②机务规章制度。包括机务及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及技术培训制度等,目的是使每个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时有章可循,职责分明,以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③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各种防护装置的设置和检查、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安全操作、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农药及其他有毒物质的防护、防止农机物料污染环境、各种标志的设置等,以保证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转和作业,保障机械及人员的安全。④机械作业成本核算。根据机器价格和使用寿命或经济寿命,正确计算机具的折旧费、油料费、人员工资、小修及维护保养费、大修提成费及农业机械管理费等,常折算成农机具完成单位作业量的成本或农机具的年度总成本(见农业机械修理)。
农业机械技术维护 是在机械的正常使用期限内,保持其良好技术状态的综合措施,通常采用计划预防维护制。其基本内容有下述几种。
试运转 俗称农业机械磨合。新的或经过大修理的农业机械,在进行作业前,按一定规范进行空转或轻负荷磨合,使零件间的粗糙表面逐渐磨平,形成光滑的表面并保持正常间隙,发现和排除故障,为转入正式使用和延长农机具使用寿命打下良好基础。
技术保养 是定期、定项地对农业机械进行检查、清洗、润滑、紧固,调整和更换损坏或磨损的零件。按保养时间的间隔距离,可分为每班保养和定期保养。每班保养是指每班工作结束后进行的保养;定期保养是指农业机器在达到一定的工作小时、耗油量或作业量以后进行的保养。在中国对大、中型拖拉机一般实行四号五级保养制,即班保养和一、二、三、四号定期保养。各种牌号拖拉机各号保养的间距和具体内容都列入说明书中。一般是保养号数越高,其保养内容越多,保养技术越复杂。
技术诊断 利用各种仪器和设备,通过一定的诊断程序,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预防机械发生故障和及时排除故障,以保证农业机械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机械维修费用,同时也为农业机械进行大修或更新提供决策依据。
合理保管 做好农业机械在非作业期间,特别是冬季的保管工作,可以减轻机械零部件在停放期间的损坏,保障机械的正常技术状态。根据各种零部件的材料及特性,相应采取防锈、防腐、防变形、防冻、防火、防盗等措施。
查中职网温馨提示:若以上内容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想了解成都市恒辉技工学校更多信息,可访问:查 库中的成都市恒辉技工学校页面。
网上报名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www.rule13l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