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职教育的发展备受社会关注,毫无疑问,教育结构改革成果必须坚持,但消解关于职普分流的误读、满足人民群众在新时期对优质教育的进一步需求,中职教育要走的路还很长。笔者以为,中职教育“香不香”,还要看中职毕业生“能不能”。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当贴地而行,让每一名中职生“能”起来。
一是“立心为先”,利用本能、激发动能。
怎样使中职生抛掉因中考失利造成的心理影响,充满信心地开启新的学习生活呢?我们强调“立心为先”,从激发兴趣出发,抱着“总有一项你能行”的信念,利用学生的心理本能,搭建产生动能的活动平台,通过全纳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并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改变“我不行”的心理状态,培养其自信心。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定班级规则和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全纳”,利用从众心理和认可需求调动全班积极参与,同时活动设计最好是从易到难,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出彩平台。例如,一年级可围绕健康生活和人文底蕴开设以“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像“我为成长献计策”“我有一个好习惯”“自选主题每日一讲”等,或围绕“文明风采活动”要求每人选择一项参加。因为“游戏规则”是人人参与,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专业,加上教师在活动前进行分层辅导,会保证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是“立人为本”,挖掘潜能、充分赋能。
让学生对自我有信心、对学校有兴趣,只是其成长的第一步。中职教师应当切实做到“立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学生追求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而要“立人”必须找好切入点,可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其核心素养。首先,要搭台架梯,引导学生挖掘潜能、发现自我。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自己且习惯了退缩,教师要适时“推一把”“扶一把”,让他们在参与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例如可以特别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现代教师必须由知识传递者向智慧传递者转变,不能只盯着有限的书本知识,而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其次,要通过优质创新资源充分为学生赋能,让学生成为自我推进的主体,并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能力。例如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可要求全班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徽、班歌、班训,并自行设计和开展班级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经常布置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小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推进素质等。相信只要会学习、能推进,将来不管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升学,都会“路路畅通”。
三是“立业为要”,抓好技能、放大才能。
中职教育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要培养德技并修的人才,既要关注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树立“立业为要”的观念,更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培养“更全面的人”。其中,“一技之长”是学生得以立足社会的基础,是展现职业教育成果的最直接窗口。因此职业学校要着眼于提高就业竞争力,夯实学生的技能基础。在技能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技能所对应的职业群以及企业技术标准,做好职业规划,达到市场要求。学校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创新能力、落实理实一体、开展以赛带练等方式方法,既抓好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素养。此外,还要放大学生的才能。有的学校采取“1+1+1”教育模式,即“一项技能、一个特长、一项爱好”,“一项技能”是立业之本,“一个特长”可以成为出彩之处,而“一项爱好”则关注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三项成为每个学生的必选项,三者也可结合起来发展。学校还可搭建平台,成立技能小组、学生社团、创新工坊等,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成长舞台。
总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期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自然需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是为民为国的大事,但单靠结构性政策调控解决不了问题,中职生技能强、素质好、收入高,中职教育自然会得到认可,而要取得社会认可,要从最基础的立德树人做起,以上文“六能”为切入点或培养点,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真正“能”起来。职业教育培养出德技双馨、身心健康的毕业生,自然会获得社会认可、人民满意,职业教育自然会“香”起来。
网上报名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www.rule13l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