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医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稳居专业热度榜首。今天我们探讨一下教育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去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在社会上十分受人尊敬,每年想读教育学类专业的考生有很多。但很多人对教育学类专业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觉得考教育学类专业未来只能当老师。其实教育学类专业毕业后还有很多发展方向,我们综合学职平台的线上调查结果,带大家一探究竟。
专业倾向不同,升学方向选择性强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教育学类属于教育学中的一个大类,包括教育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华文教育、教育康复学、卫生教育、认识科学与技术在内的12个专业。
近些年,越来越多院校的“教育学类”专业实施宽口径大类招生和培养。例如,《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显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设置的小学教育(中文师范、数学师范、英语师范、科学师范、信息技术师范、德育师范)六个专业方向的部分招生计划按小学教育(敬修书院)专业方向大类录取,学生于第一学年或者第二学年在本院大类招生所含专业内,按一定比例,根据意愿和在校学习成绩等因素相结合的方式双向选择专业方向。
这里想要提醒高考生和家长,即使是按大类招生和培养,各院校开设的专业数量和专业方向也是不同的。同一大类,细分后有些是学中文,有些是学数学、德育,有些是英语,很多院校的大类中包含三个、五个甚至更多的专业方向。因此,考生在选择时,根据各校招生章程,结合考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有目的地进行选择。考生一定要弄清所报院校的大类中都包含哪几个分流专业,哪个专业是考生的兴趣所在,对准专业再选择院校。
在升学读研方向上,教育学类学生可选择的专业(研究方向)有很多。《研招网2022年硕士专业目录》显示,教育学按照学硕和教育专硕分别招生,其中学硕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四个学科,专硕则包括教育、教育管理、科学与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21个专业(研究方向)。
研考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仔细研读招生单位的招生宣传材料,考虑招生情况、报考条件和具体研究方向,参考历年报录比、录取分数等因素综合选择。
就业对口率高,薪酬地域差异明显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不断落实,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到政府与社会的重视,而教育学类专业也逐渐成为热门报考领域。教育学类专业的就业面也越来越宽,就业方向不仅包括教育行业,而且还包括与文教相关的其他行业。
在学职平台职业调查中,有8.5万人毕业于教育学类专业,专科、本科与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占比分别为69.2%、22.9%和7.8%。从教育学类人才就业流向上看,图1所示,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教育领域(62.4%),分学历层次来看,专科本科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就业,硕博则集中在中学和大学就业。
从行业薪酬来说,教师与其他职业有显著性差异。首先其收入结构多样,包含不限于和职称挂钩的岗位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课时工资、山区补贴、特优津贴等,其次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投入、学校情况、供需情况等因素影响,省市之间薪酬存在差异,如图2所示,教育学类毕业生在上海市从教比例为0.9%,西藏自治区比例为0.4%,其平均月薪都接近10000元。
一直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专任教师总数已由1097.89万人提高到1792.97万人,其最低学历准入门槛提高到幼儿园为专科、中小学为本科,教师队伍规模和质量的提升为未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同时推动了教师群体地位和待遇保障的提高。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公办中小学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其法律身份的明确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同时2022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省(市、区)发出提醒函,要求各地切实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工作。
不难看出,国家对中小学教师高质量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项教育政策对教育学类学生也不断表现利好,尤其教师准入关口前移到培养院校,鼓励教育学类毕业生向高素质教师队伍走去。
就业领域广泛,跨行业去向分散
学职平台职业调查显示(图3),除教育领域外,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就业领域都是教育学类毕业生的择业方向。这充分表明各领域的发展都需要教育类专业人才的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领域是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较多的行业类,这可能与教育类专业毕业生自身所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文字表达输出能力、良好的学习及分析处理应变能力息息相关。
具体到就业流向,图4所示,除教育领域外,教育类毕业生主要流向各类机构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岗位,或进入各类科学研究院开展实践理论研究,以及在新技术领域中从事教学媒体、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工作。
此外,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教辅机构规模和相关培训岗位数量减少,不少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老师们,迎来了转型的挑战,同时许多教育学类专业毕业生调整对职业规划的认知,开启新的职场之路。有的专心考研考公;还有的虽然留在行业内,但经历了转型,如不少留在培训行业的老师转向公司新业务,如研学、体艺类培训、成人培训、托管班等。
学职平台数据显示,毕业生跨行业类型中,有近半数毕业生选择进入民企企业工作,其次为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综上,教育类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毕业生就业范围比较广泛,就业选择性非常广,除教育领域外,还可以跨行业求职,对教育领域不感兴趣的毕业生而言,无需“迷茫”,觉得自己被专业所限,求职路上畏畏缩缩,不敢朝全新领域迈步,可以根据个人价值观、兴趣、特点优势重新选择与自己相匹配的职业。
最后,小编认为,如果你将来想要从事教育行业,那么大学即可参与教学实践,提前钻研所教学科教材,工作后,不放松学习才能取得长远发展,另外在学校实习中把自己当做一名老师,好好练习基本功,比如写教案、讲课,不断磨练自己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把握时间的能力,以及班级管理的能力。最终,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领域工作人员。
网上报名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www.rule13l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