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伟平教授认为,产教融合这个命题的提出,可以在中央层面,也可以是在区域层面,还可以在院校这个层面。区域包括省域、地市、县域。从产业结构和发展角度,主要还是在区域层面做好产教融合的规划。二是从院校这个角度,需要完善绩效工资制度,鼓励院校积极、主动服务。
俞仲文副会长认为,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重新定义:培养规格;职业学校定位不仅是人才园而且是技术园和创新园;专业顶层设计需要跟新技术,特别是新一代技术融合跨界;校企合作需要重新定义,职业学校需要成为创新基地;实训教学基地应该改成实训创研室或者技研室;课程内容标准重新定义,鼓励学生做专题报告、专题制作。
兰州高铁学校校长认为:产教融合承载着国家关切和教育期盼,支撑着技术技能人才质量,影响着就业创业和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的择善固执之举。推进现代学徒制要把握内涵,突出主体;推进集团化办学要激发活力,健全机制;推进师资队伍优化,要完善产业教师(导师)的特岗专聘政策,铺设通畅的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的通道;推进培养质量提升,要完善模式,搭建平台。
如果我们一分为二,所有问题都可以聚焦到两个问题,一问是希望别人怎么办?二问是自己怎么办?他提了五点建议:集团化是校企合作的中国特色;改革要搔到企业和政府痒处;民办机制办学经验;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可以八仙过海;好政策如何罗列。
人社部将从六个方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是明确责任,做好工作。认真落实《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促进办法》,在人社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促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二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人社部门的职能优势。指导校企合作对接,课程与专业对接,共立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践基地。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三是将校企合作作为技工院校办学水平重要内容。四是指导技工院校与企业建立关系,建立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技工院校合作机制,形成校企合作共同体。五是加强技能人才校企双向流通。六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此次研讨会上,多所院校、多家企业代表进行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经验分享。企业和普通大学的产教融合的探索为我们开拓了思路。三友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陈樱认为,三友的成功得益于企业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展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一是构建企业的培训体系,保证企业培训能够稳定地开展。二是建立培训的管理、考核、评价的三大人才培养和培训制度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共建企业培训资源,实现产教融合,做法是打造规模化培训基地,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三是开发培训课程。师资方面,一是推行走上讲台是讲师,走下讲台是工程师、内训师。所有中层以上的管理干部和技术技能专家,全部聘为讲师,两年一考核。企业选派50余名技能专家作为高等院校教授,分享实践经验。二是引校入企,来自全国百余名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教师,走进企业大讲堂,将国际先进理念知识,输送给员工。开发实用化课程方面,首先企业完成了自己的顶层设计,以模型为基础,以职工生涯发展为路径,企业各类人员培训体系科学规划员工学习进度。这个课程的建立,进一步弥补了院校课程开发实践不足的问题。二是开发培训课程和题库,已自主开发42个工种,弥补企业内、省内和行业的空白。三是组建课程开发团队,结合企业实际,以总工程师为总负责人,开发专业技术课程,并实现课堂转化。目前,已经有1000多个生产技术的案例和微课视频。将岗位需求、职业的要求、产业诉求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和专业对接,理论和实践对接,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对接。
“新工科”是在应对变化铸造未来。产业需求、技术变化、学生兴趣、学校主体、内外资源综合和国际标准。建设中,问产业的需求、技术发展和内外教学资源整合,推动工程教育学科专业、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变革。主要采取两个思路,一是对于新兴专业进行前瞻性的布局,建立了智能网络数据这样的人工智能学科。对于传统学科更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搭建了12个交叉平台。学校还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探索培养模式。二是积极围绕天大的优势工科院校,依据地方产业的发展在各地创新建立了一个创新实践基地。
反复强调的办好职业教育,光靠学校不行,光靠工商界、企业界也不行,必须既有学校,又有工商界。一个世纪过去,这些思想仍然熠熠生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坐在兰州铁路技校校园里谈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进,有历史的沉淀,更是一种激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图强。
学校代码:329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p>
华山教育集团·轨道交通运输学校/p>
校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文化宫华林路/p>
网上报名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www.rule13l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