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点:①17—18世纪德国大学落后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②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4分)影响:①17—18世纪德国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较慢;(2分)②19世纪以来,带动德国经济快速发展;(2分)③出现了如发电机、内燃机等发明创造(或者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众多的发明创造);(2分)④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2分)⑤推动德国快速崛起,成为为欧洲强国。(2分)(2)观点:①把教育作为开展政治活动的重要手段,强调教育服务于政治;(2分)②阐述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提倡培养群体观念;(2分)③立足于挽救民族危机,注重培养政治素养。(2分)(3)评价:①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救国主张之一,是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的共同产物,是对社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3373662会矛盾和时代挑战进行积极回应的产物;②教育救国论者重视教育,重视提高民族文化和民众的素质,为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③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过程中,他们没有认清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企图通过发展教育的法来拯救苦难的中国,这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救国方案。(10分,言之成理,皆可适当赋分)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特点可以从“17世纪中期,德国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等归纳即可。影响可以从17—18世纪、19世纪以来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前者使德国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缓慢,后者结合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注意分析归纳即可,材料中“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反映了作者强调了教育要服务于政治,“讲学术在合群”注重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思想,提倡培养群体观念,“多留意政治,盖有志于用世者”注重培养政治素养等。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评价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问需要结合材料一二三所述问题评价“教育救国论”,综合分析归纳三者材料可以从民族危机严重的产物、民族文化与素质提高以及没有实现救国救民的希望等几个方面分析归纳概括即可。
网上报名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www.rule13l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