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怎么安排时间
高考新闻
2023年12月14日 05时12分06秒
未知
admin
参加社团切莫“贪多嚼不烂” 参加社团不要盲目,可选一到两项,最多也不能超过三项,而且最好先了解清楚某个社团组织到底是做什么的,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符。有些同学参加了某个社团后不久就开始后悔,但碍于面子又不能退出。“参加活动太多的同学中有不少在期末考试中都有科目亮了红灯。” 找份兼职:安全最重要 找份工作,一来可以小赚一笔减轻父母压力,二来可以接触社会锻炼自己,对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到社会上找份工作成了与在校园内加入社团同等重要的事儿。但由于大一学生刚刚脱离父母、老师的视线,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很容易上当。因此,大学新生找工作最好别到中介所,许多信息都有水分,难保不受骗。女生外出最好结伴,不要轻易到陌生人家中。 适应大学的寝室生活 很多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就习惯了家长对自己的溺爱、顺从,对于大学里的集体宿舍,很多学生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感到茫然。寝室生活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卫生习惯,尊重他人的同时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因此,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学习和体会。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比如打水是个辛苦活,可宿舍的每个同学打水时都不应该只拿自己的暖壶,而是有几个壶空着就拿几个。珍惜寝室生活环境,也会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心境。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都是由于寝室同学关系不融洽引起的,所以家长平时要多提醒孩子在这方面注意,教育孩子处事时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理智和宽容是大一新生的首门“必修课”,这会让他们很快赢得朋友。对于有些学生还要尽快学会普通话,不要只局限在“老乡”的小圈子里。同学关系处理得不好,不但会影响4年的大学生活,也会给学生心理带来压力,严重时可能导致抑郁。” 关注入学“第一考” 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往往不及格率偏高,这种状况值得重视:首先,第一次考试的成败得失,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态;其次,现在直升读研资格决定于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绩点”,有的学生就因为一年级成绩欠佳,最后与“直研”擦肩而过。 一些经过高考洗礼的骄子为什么会把大学里“第一考”考砸?学生从高中到大学,不只是换了一个学校,两个阶段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差异很大。高中阶段学习时间高度密集,而大学阶段课时安排较为宽松;高中基本上属于被动管理,大学则要求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所以,成功实现角色转换、顺利通过“第一考”是大学新生的第一道题。据介绍,一般高校的大学一年级在课程和课时量安排上大致为每周24-26课时,基础课程较多,需要花费一定的课余时间完成作业,让新生感觉“有事可做”,顺利通过大学“第一考”。 了解大学的学习氛围 一般来讲,大学的校园范围都比较大,教学设施要比普通中学齐全得多,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大学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在思想上应认识到:要想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入学最初的几个月里,大学新生在熟悉新的生活、老师和同学的同时,还要迅速熟悉学校中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实验室、复印室、录音室、书店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 此外,大学生还要学会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大学里,教学内容所包括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单凭坐在教室里苦读书是难以适应的。大学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如互联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教学)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是外松内紧的。和中学相比,在大学里很少有人监督你,很少有人主动指导你;这里没有人给你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不排红榜……但这里绝不是没有竞争。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学业;每个人都该有自己设定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潜能比,也暗暗地与别人比。大一新生在开学前夕往往还沉浸在高考成功的喜悦之中,同时对大学生活、学习有着美好的憧憬。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是笔直平坦的。上海市某高校近年一项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显示,3000 名左右的大一新生中,约有1/3的学生有一项以上的心理反应异常,10%的新生患有心理疾病,2%―3%的学生问题较为严重。 俄罗斯一位教育专家也指出,大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特点要求新生学会自我调节,否则就难以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巨大转变,甚至导致身心健康损害。由于压力大,从重点中学毕业的学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这些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涉及到他们的学习、社交、生活各个方面。 【心理调节篇】 新生们最大的心理困扰往往来自学习方面。很多高校在开学初一般会安排摸底考试或是英语分级考试,不少原先在中学里的佼佼者由于暑期的荒废或是大学里竞争的加剧,往往会在首次考试中“一败涂地”。同时大学教师的授课速度很快,而大学课程相对于高中课程在难度上又提高了一层,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一些同学都出现了失眠、焦虑的症状。 其次是对大学生活环境的不适。高中是统一的生活模式,大学自由以后不少人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此外一些同学到外地高校就读,地域观念和语言的障碍成了他们的一大心理问题。 三是不会社会人际交往。中学人际交往的圈子相对狭小和单一,而到大学以后,会碰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交往的圈子一下宽了。也有很多学生是刚刚开始住宿生活,他们中有的生活不会自理,一些不良的习惯给同寝室的同学带来不方便,使其他同学产生不满情绪,最终导致矛盾,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严重的甚至对寝室和学校生活产生厌恶。 四是因恋爱、恋家导致的情绪失控。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两位老师也给大一新生开出了具体的“药方”: ①克服“回归心理”,“回归心理”的具体表现是迷恋过去,有一种希望回到过去的心态。如果长期处于一种怀旧的、留恋过去的心理状态中,会造成学习上的不安心,从而形成阻碍学习的心理压力。 ②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克服“高原现象”。低年级大学生比高年级大学生更易出现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不断改善学习方法,大学阶段的学习最关键的是自学。 ③确立健康的群体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进入大学后,每个大学生都有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每个人也都有这方面的潜能,重要的是必须超出封闭的自我,确立健康的群体意识,把自己真正融于集体之中。 ④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逐渐积累“理财”经验,主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要学会自我管理,培养独立能力。需要学会管理的东西挺多。看得见的,如个人生活物品怎样保管、利用,钱怎样花,都需要自己操心;看不见的,如时间怎样利用,情绪怎样调整,这些更是需要独立自主应付。 【个人目标篇】 一位人力资源专家曾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即将就业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搞不清自己的志向、兴趣和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这或多或少也是因为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目标导致的。中国有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起点决定重点,因此大学生提前作好目标十分必要,因为这几年的大学生活,就是为以后的职业生涯作准备的。 目标也要分长期与短期。短期目标可以是“读大几的时候要把英语四、六级考出来”、“我要在大学里学会哪几样基本技能”、“我要在大学阶段看多少本书”、“我希望我的成绩在班级内保持多少名”等等。 而长期目标则可以更丰富,如“四年后我会在哪里?我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实现什么样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些理想,我现在应该积极去做些什么,刻苦学些什么,用心体会什么,努力克服什么,断然拒绝什么……”这些目标也正是大一新生进校前就该仔细思考的。如果个人无法确定,也可以去请教父母、师长和过来人等等。 【贫困生特别指南】 大一新生中也不乏有一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学生,但贫困生入学不要发愁,一般各高校都会采取“奖、贷、助、补、减”五个方面的帮助。 奖:指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学生。 贷:指由银行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的各种助学贷款。 助:指学校设立的一些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劳动获取一定报酬,贴补开支。 补:指困难补助。国家还规定高校每年都要从所收取的学费中提取10%左右的资金,用于对困难学生的补助。 减:指减收或免收学费。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减免学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区别情况减收或免收学费。 贫困新生一入学就可以与高校学生处或勤工助学办取得联系,及时解决今后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代表着个人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 能对人的未来发展有间接的作用。 大学生精力旺盛,又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从一进大学起,就该切实重视这个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防止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 首先,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因为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天长日久,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大学新生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有的同学习惯在晚上卧谈,天马行空地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结果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非常疲惫,根本无心听课。长期如此,不仅影响平时的课业学习,还容易引起失眠,甚至引发神经衰弱症。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不得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2636333少于7个小时。如果条件许可,午饭后可以小睡一会儿,但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 第二,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不但可以缓解刻板紧张的生活,还可以放松心情、增加生活乐趣,反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听音乐、跑步、做广播体操、踢足球等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实践证明:7+1>8。在这里,7+1表示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1个小时的体育文娱活动,8表示8个小时的连续学习。也就是说,参加体育活动的7个小时学习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8个小时学习效果要好。 第三,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学生"饮食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规律,很多人早晨起床较晚,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有的索性取消了早饭,有的则在课间饿的时候随便吃些零食。二是暴饮暴食。学生们主要在食堂就餐,但食堂的就餐时间比较固定,常有学生由于学习或其它原因错过了开饭时间,于是就吃点饼干、方便面来对付,等下一顿吃饭时再吃双份。 营养学家们的研究证明:早餐吃饱、吃好,对维持血糖水平是很必要的;用餐时不能挑食偏食,要加强全面营养,还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第四,要改正或防止吸烟、酗酒、沉溺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上大学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父母、长辈每日的悉心照料,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 从离不开父母的家庭生活到事事完全自理的大学生活,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真正的生活独立性的训练。 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绝大多数由父母包办打理,从做饭、洗衣服到理发,有的家长甚至每天给孩子收拾床被、打洗脸水等,等到上大学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孩子没有了父母、长辈的悉心照料,许多事情要开始学会独自处理了,可以说,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 刚入大学的新生,首先应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 要学会准时起床、运动,学会自己料理床铺,收拾房间,学会自己洗衣服,缝补衣服,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和同学进行交流就更好了,因为同学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独立生活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对钱财的管理。 大学新生一般都没有太多"理财"的经验。由于家长一般每月或每几个月给一次生活费,大学生就要自己独立计划如何进行消费。计划不当甚至没有计划的学生常常在最初的时间里大手大脚,把后面的伙食费提前花掉。赶时髦、讲排场的社会风气对大学新生也有相当的影响,往往娱乐一次的开支就花掉生活费的一大半,加上平时的伙食费,每个月的生活费就所剩无几了。 因此,大学新生要学会一种"理财"的观念,要注意考虑:在生活中,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钱要花在刀刃上,要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消费,可花可不花的尽量少花。此外,还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 有了这些基本情况的分析,再确定自己每个月的"消费计划",使之切实可行。并且要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急需时使用。 入学几个月或半年之后,大学新生对自理的生活就会逐渐适应了 新生如何安排课余时间 丰富多彩的大学课余生活令人眼花缭乱,怎样才能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呢? 大学校园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是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大学新生常常心中没谱。如果完全按照兴趣,随意性太大,很难有效地利用高校的有利环境和资源。 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首先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有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长远目标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另外,最好能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这样能使你的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和调适。而且,你一旦制订出了既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休闲计划,那么在这一时间尚未到来之前,你的心情会是愉快而充实的,能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 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出一个体育锻炼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要知道,身体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尽量培养自己有多种兴趣爱好,如集邮、剪贴、垂钓等,这样可以增添你的活动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实丰富、生机勃勃。若能够拥有一项或多项自己有兴趣而又擅长的爱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有些同学能写得一手好书法,或制得出精妙的手工艺品,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这无疑会给他们的人生增添无穷的乐趣,也有利于建立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