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省会的来历?


山东: 济南: 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为牲的“龙山文化”,便是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城子崖而被命名。近几年,又在城子崖发现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大型龙山文化城址。商周时代,济南为古谭国地。秦朝,济南地处济北郡。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屡屡更替,这一时期,佛教在济南兴盛,以历城县柳埠朗公寺为中心,形成山东一带的佛教盛地。隋朝开皇三年,改济南郡为齐州,辖历城等10县。北宋政和六年,又把齐州升为济南府。被称为“文学之国”、“富饶之地”,为全国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珍藏于今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铜版,为现存中国最早的商标,表明了当时济南工商业之发达。“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辛弃疾(字幼安)创作了大量的诗词篇章,分别成为蜚声中华词坛的“婉约派”、“豪放派”杰出代表。城市园林湖泉经知州曾巩等人的整治,更加明媚怡人引得文学大家黄庭坚吟赞“济南潇洒似江南”。明初,济南辖泰安、德州等26县。洪武九年,山东最高行政机关“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迁至济南,至此,济南成为山东省会。本世纪初,济南成为胶济、津浦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八方辐辏,商货转运便利。解放后,设立济南特别市。1949年5月复称济南。  山西:太原:太原市是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史称晋阳,简称并,是山西省省会。始建于公元前497年的春秋时期,称为晋阳邑,战国初期为赵国都城。秦代,太原郡为全国36郡之一,西汉又称并州,为全国13州之一,也是太原又称并州的渊源。南北朝以前的前赵、后燕、前燕、前秦及北齐,都以太原为国都。隋朝时,晋阳在全国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唐王朝发祥于晋阳,封晋阳为北都,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亦以太原为国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太原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史载有“控山带河,踞天下之肩背”的盛誉,郭沫若先生也有“远望太原气势雄”的诗句。到清代,太原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商业、手工业城市。民国时期,太原即为省辖市。  河南:郑州: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郑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荥阳一度成为“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管城作为郑州、管州州治,成为郑州地区政治、经济中心。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和通济渠后,郑州一度“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本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的民族工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州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929年至1931年郑州曾一度废县设市。1948年10月22日,正式建立了郑州市,1954年成为河南省省会。  河北:石家庄:河北省的名称最早产生于1928年中华民国时期。  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衙门(相当于现在的省会)由正定搬迁到保定,从此,保定成为直隶巡抚衙门所在城市。  在此后的二百四十年间,保定一直作为直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清政府当时在全国设八大总督衙门,直隶总督的权势最大,地位最高,为全国八大总督之首。方观承、刘墉、荣禄、曾国藩、李鸿章等二十八人先后任直隶总督。许多涉及全国的重大事项,在这里制定出台。  1913年,直隶省省会由保定迁到天津。  1923年10月10日,曹锟贿选总统成功,在保定就任大总统,并以原直隶总督衙门为大总统府。  1928年,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  1935年6月1日,河北省政府由天津迁回保定。  “七七”事变后的1938年1月1日,日伪于天津成立伪河北省公署,后于1939年迁到保定。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的河北省政府于同年9月20日在西安成立,随后迁往北平。1946年6月14日,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到保定。1947年11月10日再度迁往北平。  1949年8月1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军区在保定成立,河北省省会设在保定。河北省人民政府就设在原直隶总督署。  1957年——1958年间,具体时间记不太清了,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再度迁往天津。  1966年5月1日,天津成为直辖市后,河北省省会又一次从天津迁到保定。省委旧址为现在保定五四东路上的河北大学,省政府旧址为现在保定青年路上的华北电力大学。根本不存在前文作者所说的38军不让河北省省会进驻保定的问题,38军与原驻保定的69军换防是在文革开始以后的1967年2月16日。  之所以河北省省会迁石家庄,这就要说到文革中的1968年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在石家庄成立。本人胡诌一下吧,那是因为当时处于文革之中,派性斗争严重。保定驻军38军支持的一派群众组织与北京军区、河北省军区、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成员严重对立,不相水火。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如果省革命委员会设在保定的话,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恐怕不好开展工作。  湖南:长沙:长沙一带的人类活动历史可追踪至约20万年以前。商周之前,长沙属于是三苗部落。商周时期则以越人为主体。“长沙”作为地名出现始于西周《逸周书•王会篇》中,距今约有3000多年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长沙逐步纳入楚国版图。经过楚越两族的共同开发,长沙成为了楚国南部一个经济、文化、军事重镇。  秦统一中国后,设长沙郡,为当时全国36郡之一,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北起洞庭,南逾五岭,东邻鄱阳湖西岸和罗霄山脉,西接沅水流域。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将助其灭秦的秦番阳令吴芮封为长沙王。前202年(高祖五年),将秦的长沙郡改为长沙国,长沙郡附廓之县“湘县”改为“临湘县”,于是长沙首次成为诸侯王国的都城,筑起城墙地位逐渐重要。  三国时期因战略位置的重要,长沙经历了激烈的争夺战争,最终归于孙吴。西晋统一中国以后,又沿袭汉代的分封制。280年(太康十年),晋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马义为长沙王,“以郡为国”。从此直到后来的东晋、南朝,历代封建王朝都曾以长沙为封国(邑);另外,在地方行政方面,307年(永嘉元年),晋怀帝分荆、江、广州,另立湘州,也以临湘(今长沙)为治所,几经省废,到454年(刘宋孝建元年)才稳定下来,是历史上第一次一湖南境内大半为主要辖区的高层政区。  隋统一中国后,隋文帝改湘州为潭州,设立潭州总管府。长沙郡废除,炀帝时,又进一步改制,潭州又改为长沙郡,从此,辖境广阔的湘州不复存在。但是,长沙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中心,其地位与作用却是巩固和加强了。隋朝的长沙郡大大地跨越过湘江,达于整个湘中地区,基本上奠定了从此直到清代长沙建置的规模。  621年唐收抚长沙后,即将长沙郡改为潭州,仍以长沙县为治所,宋代为潭州长沙郡治,荆湖南路的转运使司、提点刑狱使司和安抚使司三大衙门都设于潭州城内,其安抚使并由潭州知州兼任。  两宋为长沙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时刻,城市规模比唐五代更为扩大,其城垣四至直到清末也没有超过,人口稠密,汉化水平应经相当高,蔚然成为“湖湘一大都会”。  1279年,元朝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长沙又先后成为元朝湖广行省、湖南道、潭州路和天临路的治所。  明初,是古代长沙政治体制日臻完备与成熟的时期。湖湘平定之初,原湖南宣慰司即行废除。1369年(洪武二年),天临路改名为潭州府,1372年(洪武五年),又改为长沙府,直属湖广行省。至此,明代长沙地区的府、县(州)行政体系最终确立,长沙的行政区划也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长达5个多世纪之久。同时,明代的长沙,还是明王朝的一个藩封重地。而明代直至清初的迁移到此江西的移民非常兴盛。至今,长沙居民中很多人的祖上都来自邻省江西。  清代前中期是长沙古代历史的终结之时,也是其历史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社会经济、文化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长沙成为湖南省治。至此,湖南成为一个单独的行政省。两湖分治,是长沙政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长沙作为湖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而59年后(雍正元年),湖广分闱,长沙士子考升举人便不复再惧洞庭波险。  民国11年(1922年)长沙被定为湖南省省会。当时为适应城市发展,1923年至1924年,巍然屹立于湘水之滨达千年之久的古城墙最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大举拆除,仅剩下城南一小段城墙及天心阁被保留下来,如今成为了供人们访古寻幽的千古名胜。民国22年(1933年)长沙市作为一级行政区域正式成立。之后,1938年11月12日的“文夕大火”导致长沙城区80%的房屋被烧毁。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接连发生四次长沙会战。长沙成为当时的抗战主战场。战后城市虽进行了重建,但绝大部分地上古迹建筑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1949年8月22日长沙市人民政府成立。共和国建立后,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一直至今。  太晚了~ 该睡了。。 改天有空再帮你查资料去。先到这儿吧~
网上报名
  • 姓名:
  • 专业:
  • 层次: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www.rule13l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