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二+是中秋节,一般在公历9月7日到10月6日之间。今年的中秋节是9月10日,正好是教师节。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拜月节、中秋节、团圆节等。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民俗,流传至今。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赏月。
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享乐。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始于魏晋,但并未成为一种习惯。在唐代,中秋节赏月玩月是相当流行的,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吟咏月亮的诗。直到宋代,形成了中秋节这一以赏月为中心的民间节日,并正式定为中秋节。
习俗:吃月饼。
《罗钟文姬》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觉得味道鲜美,就命御厨在红绫把月饼包好,送给新进士。这可能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月饼记录。在宋代,月饼被称为“荷叶”,“金花”,“莲花”等,其制作方法更加精细。诗人苏东坡有诗说:““小饼如嚼月,饼中有饼,饼中有饼。””酥是糕点,酥是糖。它的味道甜脆可口。
习俗:向月亮献祭
古代有“秋夕”月的习俗。晚上,也就是拜月神。摆一个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要切成莲花状。月下月尊朝月,红烛高燃。全家轮流拜月,然后主妇切团圆月饼。切人提前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一起算。它们不能多切或少切,大小要一样。
习俗:燃灯
中秋夜灯用绳子绑在竹竿上,挂在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做成之字形或一种形状,挂在房屋高处,俗称“树或“竖中秋”。富裕人家挂的灯有几尺高,家人聚在灯下取乐,普通人家竖起一根旗杆,两盏灯笼自娱自乐。满城灯火,宛若琉璃世界。看来,中秋节烧灯笼的习俗在规模上仅次于元宵节。
五:观潮
“知道玉兔很圆,九月已霜寒。发消息到门口关钥匙,夜潮望月。”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诗《八月十二+日观潮》。在古代,浙江中秋节除了赏月,观潮是另一项中秋节活动。中秋节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汉代梅成的《七毛赋》对此有详细的描述。汉代以后,中秋节观潮更加流行。朱明廷桓的《补武林旧事》、武松子木的《梁璐梦》也有观潮记录。这两本书所描述的观潮盛况表明,观潮在宋代中秋节达到高峰。
中秋节的其他习俗: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习俗各异。庆祝中秋节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为了长寿,妇女们在中秋节期间必须穿过南浦大桥。在建宁,中秋之夜挂灯是月宫求子的吉祥之兆。上杭县的人们庆祝中秋节,当他们的孩子大多在拜月时,他们会邀请他们的阿姨。龙岩人吃月饼的时候,父母会在中间挖出直径两三寸的圆饼给长辈吃,也就是说秘密的事情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一习俗源于传说,月饼含有反元的信息,以杀死敌人。在拜月中秋节之前,你应该崇拜上帝。
在广东潮汕,有拜月在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是为妇女和儿童。有“俗语说男不满月,女不祭灶。到了晚上,明月升起,女人们就在院子里和阳台上支起案来祈祷。蜡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摆满了上好的水果和蛋糕作为祭品。
还有当地中秋节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句俗话:“江河溪流相对,芋头吃”。八月是芋头的收获季节,农民习惯用芋头祭奠祖先。这虽然和农耕有关,但民间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南宋,建立元朝,残暴统治汉人。马隐居潮州,以抗元。城破之后,百姓被屠杀。后人为了不忘胡人统治的苦难,以芋头为“虎头”的谐音,形似人头,以祭奠祖先。代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流行。塔的高度从1米到3米不等,大多是由碎瓦片制成的。大的塔是用砖砌成的,约占塔高的1/4,然后用瓦片叠起来,顶部留一个塔口,用于燃料。在中秋节,它被点燃并燃烧。燃料是木头、竹子、谷壳等。火大时浇松香粉引火焰助威,极为壮观。
还有烧塔的民间规定。谁把整个瓦塔烧红谁就赢,在燃烧过程中失败或倒塌的人就输。获胜者将由主持人颁发彩旗、奖金或奖品。据说烧宝塔也是元末汉人反抗残暴统治者的起源,中秋起义时以火为号。
江南地区的中秋民俗也是五花八门。南京人喜欢在中秋节吃月饼,一定要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应该是桂香的时候上市,肥而不腻,好吃。喝完之后一定要吃少量的糖芋头,浇上肉桂糖浆,很美。“桂江”,以屈原《楚辞少思明》命名“助北方闭嘴喝桂江”。肉桂是一种桂花,在中秋节前后采摘,用糖和酸梅腌制。江南女子善于把诗词歌赋变成美食。在南京,人们与家人一起赏月为“,庆祝团聚为”;人坐群饮为“,赏月为”;人出门是“,走在月球上是”。如果你对技校的专业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该专业的信息,请搜索 三江职业技术学校官网:www.rule13ltd.com
网上报名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www.rule13ltd.com